一、家畜改良的意义和目的
充分发挥种公牛的利用率
快速提高母牛群的质量
降低饲养成本
减少疫病传播
提高母牛的繁殖成活率
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二、母牛发情表现及鉴定方法
(一)母牛的发情表现及卵泡发育
1、母牛发情初期
2、母牛发情期
3、母牛发情末期
(二)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表现
1、直肠检查法
一般正常发情的母牛其外部表现是比较明的,所以用外部观察法就可判断牛是否发情。阴道检查是在输精时作为一种鉴定发情的辅助方法。目前随着直肠把握输精的进展,直肠检查法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把臂伸人母牛直肠内,隔着直肠壁触摸卵巢上卵泡发育的情况来判断发情与否。母牛在发情时,可以触摸到突出于卵巢表面并有波动的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呈一个小的凹陷。在黄体形成后,可以摸到稍为突出于卵巢表面、质地较硬的黄体。
2、外部观察法
外部观察法是鉴定母牛发啪主要方法,主要根据母牛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发情情况。母牛发情时往往表现兴奋不安,食欲和奶量减少,尾根举起,追逐和爬跨其他母牛并接受它牛爬跨。两者的区别是:被爬跨的牛如发情,则站立不动、并举尾,如不是发情牛,则往往拱背逃走;发情牛爬跨其他牛时,阴门搐动并滴尿,具有公牛交配的动作。外阴部红肿,从阴门流出粘液。
母牛的发情表现虽有一定规律性,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有时表现不大明显或欠规律性,因此在确定输精适期时,必须善于综合判断,具体分析。
3、阴道检查法
阴道检查法是用阴道开张器来观察阴道的粘膜、分泌物和子宫颈口的变化来判断发情与否。
发情母牛阴道黏膜充血潮红,表面光滑湿润;子宫颈外口充血、松弛、柔软开张,排出大量透明的牵缕性黏液,如玻棒状(俗称吊线),不易折断。黏液最初稀薄,随着发惰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稠,量也由少变多。到发情后期,量逐渐减少且黏性差,颜色不透明,有时含淡黄色细胞碎屑或微量血液。不发情的母牛阴道苍白、千燥,子宫颈口紧闭,所以无黏液流出。黏液的流动性取决于酸碱度,碱性越大越黏,乏情期的阴道黏液比发情期的碱性强,故黏性大。发情开始时,黏液碱性较低,故黏性最小;发情旺期,黏液碱性增高,故黏性最强,有牵缕性,可以拉长。母牛阴道壁上的黏液比取出的黏液略酸,如发情时的黏液,在阴道内测定为pH6.57,而取出在试管内测定时则为pH17.45。子宫颈的黏液一般比阴道的稍微酸些。
4、试情法
(1)根据母牛爬跨的情况来发现发情牛,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群牧的繁殖母牛群,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发情鉴定效果。
(2)试情法有三种:一种是将结扎输精管的公牛放人母牛群中,日间放在群牛中试情,夜间公母分开,根据公牛追逐爬跨情况以及母牛接受爬跨的程度来判断母牛的发情情况;另一种是将试情公牛接近母牛,如母牛喜靠公牛,并作弯腰弓背姿势,表示可能发情。
三、母牛异常发情
母牛发情受许多因素影响,发情时如果没有外部症状,或不能正常排卵或长期发情等都属于异常发情,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隐性发情(或称潜伏发情)
母牛发情时缺乏性欲表现,外部表现不明显,难以看出,但卵巢上的卵泡正常发育成熟而排卵。主要原因是促卵泡素分泌不足的结果。一般泌乳盛期的高产母牛、营养不良的瘦弱母牛或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等容易发生隐性发情。在实践中,当发现母牛连续两次发情之间的间隔相当于正常发情间隔的2-3倍,即可怀疑中间有隐性发情。因为母牛发情的持续时间短,冬季奶牛舍饲时间长,容易漏情,值得多加注意观察,提高受配率。
(2)持续发情
母牛发情持续时间很短,但有的母牛却连续几天发情不止,有的母牛发情无周期而频繁发情。这主要由于卵泡发育不规律,生殖激素分泌紊乱所致。一种是卵巢囊肿引起。这种母牛卵泡虽有发育,但迟迟不成熟,不能排卵,而且继续增大、肿胀,造成整个卵巢囊肿,卵泡壁不断分泌雌激素,促使母牛持续发情。另一种是卵泡交替发育,开始在一侧卵巢上发育卵泡,同时分泌雌激素促使母牛发情,不久另一侧卵巢又有卵泡开始发育,前一卵泡发育中断,后一卵泡继续发育。这样交替分泌雌激素而促使母牛延续发情长达3天以上。
(3)假发情
母牛只有外部发情症状,而卵巢无卵泡发育或不排卵称假发情。其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患有子宫内膜炎或卵巢机能不全的育成母牛,虽有发情表现但无卵泡发育;另一种是有的母牛妊娠5个月左右,突然有发情表现,接受爬跨,但阴道检查时,子宫颈口收缩,无发情粘液,直肠检查时,有胎儿存在。这种现象叫妊娠过半,如不检查而误配,可造成流产事故。
(4)不发情
不发情是指既无发情表现,又不排卵。原因很多,有些是营养不良,缺乏微量元素;有些是母牛生殖系统先天性缺陷造成的;有些是母牛卵巢、子宫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再者处于泌乳盛期的高产奶牛也往往不表现发情;还有受气候因素影响等。针对上述不同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促其尽快发情配种。
三、适时正确输精
1、适时输精
外观上,掌握母牛发情频频排尿,排出的粘液由较多转为较少,由清亮转为浑浊或夹杂浑浊,牵丝性差时;母牛开始拒绝爬跨时;外阴由明显肿胀开始转为消退萎缩时;母牛由兴奋不安开始转为安静时。一般发情开始约10~20小时输配。阴道检查时,阴道粘膜潮红,有光泽,子宫颈口肿大稍开张,子宫颈口有粘液流出时输配。直肠检查时,卵泡发育成熟,泡壁变薄变软,波动明显时输精。
综合上述发情特征,通常掌握在母牛发情末期,排卵前10小时左右输精受胎率高。此外,还根据不同品种、年龄、胎次、膘情、发情时间长短、气候季节、个体差异等情况,灵活掌握,准确判断,做到适时输精,提高受胎率。输精结束后拴系或就近放牧休息1小时左右再让畜主牵走。有时根据输精时的情况,对有必要输配2次的母牛,嘱畜主就近放牧休息8~10小时之后,作第2次输精。
2、正确的输精方法
采用直肠把握子宫颈深部输精法,通常请畜主在场牵拉鼻绳,轻轻抚摸牛头招呼母牛使其安静,消除母牛恐惧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左手呈椎形伸入直肠,清除宿粪,肘部压开阴裂,右手持输精枪插入阴道,先向上400角斜行约10cm避开尿道口,再平直前进,与直肠内左手配合将输精枪导入子宫颈口内,经2~3道皱褶到达子宫颈深部或子宫体稍后退0.5cm左右,徐徐推注精液;当准确判断排卵侧卵巢时(有成熟卵泡),向排卵侧子宫角输精,但不过深插入;之后缓慢退出输精枪,向上轻提一下子宫颈或轻拍牛臀部一下,促使子宫颈口关闭,防止精液倒流,输精完成。上述输精方法,能获得较高的受胎率。
母牛配种后25天,用乙烯雌酚10mg,一次肌肉注射。已妊娠者无发情表现;未妊娠者第2天便表现明显发情。因为妊娠黄体所分泌的孕酮与雌激素作用相抵消,所以妊娠母牛注射雌激素不表现发情。
母牛配种后一个月进行检查,已妊娠的母牛,当开膣器插入阴道时,阻力明显,有干涩之感;阴道黏膜苍白,无光泽;子宫颈口偏向一侧,呈闭锁状态,为灰暗浓稠的黏液所封闭。
看“眼线”法
母牛配种后25天,在瞳孔的正下方巩膜表面,有明显的纵向血管1—2条(个别也有3条的),呈直线状态,颜色深红,轮廓清晰,又没有任何发情表现,则为妊娠。但要注意与因病充血的区别。
7%碘酒法
首先收取配种30天母牛鲜尿液10ml,盛入试管中,然后滴入2ml 7%碘酒溶液,充分混合5—6分钟,在亮处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呈暗紫色为妊娠;不变色,或稍带碘酒色为未妊娠。
直肠检查法
母牛配种后30天检查,此时排卵侧卵巢体积增大到原来的1倍,同核桃大甚至鸡蛋大,质地较硬,证明有黄体存在,明显凸出于卵巢表面,而另一侧卵巢无变化;子宫角大于空角,增粗,质地松软,有波动感,触摸时无收缩反应,可判定为妊娠。
输精后40—50天检查:母牛妊娠后第1个月内,胚胎在子宫内处于游离状态,以子宫黏膜分泌的子宫乳为营养而继续发育。由于胚胎与母体联系不紧密,当生存条件突然变化时,很容易造成流产。因此即使第一次检查已经妊娠了,也有必要再检查一次。这次检查除卵巢有黄体存在外,子宫角的形态变化是判定的主要根据。如果两侧子宫角失去了对称,一侧子宫角变得粗短,柔软如水袋,触诊无收缩反应,可判定为妊娠。如果卵巢内虽有黄体,但子宫角饱满、肥厚,如香肠样,多为未妊娠,有病。因卵巢内有持久黄体存在,从而抑制卵泡发育,结果表现既未妊娠,也不发情。
四、注意事项(一)
检查者将指甲剪短、磨光、手臂上涂润滑剂,先用手抚摸肛门,然后将手指并拢成锥形,以缓慢的旋转动作伸人肛门,掏出粪便。再将手伸人肛门,手掌展平,掌心向下,按压抚摸,在骨盆腔底部,可摸到一个长圆形质地较硬的棒状物,即为子宫颈。沿子宫颈再向前摸,在正前方可摸到一个浅沟,即为角间沟。沟的两旁为向前向下弯曲的两侧子宫角。沿着子宫角大弯向下稍向外侧,可摸到卵巢。用手指检查子宫角的形状、大小、反应以及卵巢上卵泡的发育情况,来判断母牛的发情。发情母牛子宫颈稍大、较软,由于子宫粘膜水肿,子宫角体积也增大,子宫收缩反应比较明显,子宫角坚实;不发情的母牛,子宫颈细而硬,子宫较松弛,触摸不那么明显,收缩反应差。成年母牛的卵巢较育成牛大(因为经过多次发情,不少退化的黄体仍然存在),卵巢的表面有小突起,质地坚实。
四、注意事项(二)
直肠检查时要注意卵泡与黄体的区别:(1)发情前期的卵泡有光滑、较硬的感觉。卵泡的形状像半个弹球扣在卵巢上一样,而没有退化的黄体一般呈扁圆形,稍突出于卵巢表面。
(2)卵泡的生长过程是渐进性变化,由小到大,由硬到软,由无波动到有波动,由无弹性到有弹性。而黄体则是退行性变化,发育时较大而软,到退化时期愈来愈小、愈来愈硬。
(3)黄体与卵巢连接处有明显的界限且不平直,而正常的卵泡与卵巢连接处光滑,无界限。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治疗
口蹄疫疾病(fmd)又称口疮热、流行性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及烂斑。本病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而著称,可危害牛、猪、羊等30多种动物,国际兽医局(ol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道。
一、传播途径:本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及受损伤的皮肤粘膜而引起动物传染;被病毒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也可传播给其它动物。人类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病畜接触而受到感染,与人之间很少发生感染。
口蹄疫病毒能侵达多种动物,但主要为偶蹄兽,其中黄牛、奶牛最易感,其次是牦牛、水牛和猪,再次是绵羊、山羊、骆驼和象等。野生动物中,黄羊、野羊、野牛、野猪和鹿等也有发病的报道。一般幼畜较成年家畜易感,残废率亦高。人也可以感染,但易感性较低。
二、流行特征:本病无严格的季节性,但一般冬季多发,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家畜口蹄疫常呈流行性或大汉行性,每隔2-3年流行一次,具有一定周期性。本病的传播呈蔓延扩散或跳跃式。在自然流行中,以牛易感,猪次之,人也能被感染,此病较易从一种动物传到另一种动物。有些地区流行时,强烈感染牛、羊,较难感染猪,但在某些地区却强烈感染猪,而难感染牛、羊。发病时一般是幼畜易感、高发,新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而老疫区也可达50%。病猪排毒以破溃的蹄皮为最多,其次是粪、尿、呼出气和精液,其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病猪经呼吸排到空气中的病毒量相当于牛的20倍),因此,猪在本病的传播中起重要的作用。
三、症状:
牛: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最短为24小时,最长为14天。病牛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随后在唇内、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出现水疱,并流出泡沫状和涎液,同时出现反刍停止、饮欲增加的症状,有时在趾间和蹄冠皮肤上也同时或稍后发生水疱。孕牛发生本病时往往发生流产或早产,严重的死亡。犊牛的水疱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麻痹,病死率较高。
猪:病猪以蹄部水疱症状为主要特征。在蹄踵、蹄冠和蹄叉等处可见水疱、烂斑,如发生继发感染,可侵害蹄叶,造成蹄匣脱落,出现跛行或卧地不起。有的现猪在鼻镜、鼻道前部、唇部皮肤、舌和乳头皮肤上也常发生水疱和烂斑。哺乳仔猪发生口蹄疫时,常因发生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80%以上。
羊:潜伏期一般为5-7天,症状与牛大致相同,但感染率较低,症状也较轻。山羊患口蹄疫症状较绵羊明显,水疱多见于口腔,病变多弥散性分布于硬腭和舌面,而绵羊水疱多见于蹄部。
四、防治方法
患良性口蹄疫之牛,一般经一周左右多能自愈。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可对症治疗:①口腔病变可用清水、食盐水或O.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1%一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也可涂撒中药冰珊散(冰片15克,硼砂150克,芒硝150克,共研为细末)于口腔病变处;②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几清洗,后涂擦龙胆紫溶液、碘甘油、青霉素软膏等,用绷带包扎;③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一3%硼酸水清洗,后涂以青霉素软膏。患恶性口蹄疫之牛,除采用上述局部措施外,可用强心剂(如安钠咖)和滋补剂(如葡萄糖盐水)等。
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注射口蹄疫灭活苗
牛常见病的防治--胃肠道疾病
一、食道梗塞
原因及症状:是食道内腔突然被吞食过大的块状饲料,如胡萝卜、白薯类块根或未被打破和泡软的饼类饲料所引起。突然发生食欲停止,头颈伸直、流涎、咳嗽,不断咀嚼伴有吞咽而不能的动作,摇头晃脑,惊恐不安。可分食道前部与胸部食道阻塞两种情况。食道前部阻塞可以在颈侧摸到,而胸部阻塞可从食道积满唾液的波动感诊断。
治疗:主要是及时排出食道阻塞物,使之畅通。包括:将阻塞物从口中取出法(将阻塞物向口腔推压然后一人用手从口腔中取物)。送入法:将胸部食道阻塞物用食道探子向下推送入胃。打气法:将胃导管插入食道内然后打气或边插边达到推送阻塞物的目的。强制运动法:将牛头与前肢系部拴在一起,然后强制牛运动20~30分钟,借助颈肌运动促使阻塞物进入瘤胃。
预防:主要是饲料加工规格化,块根饲料加工达到一定的碎度可以根除本病。
二、前胃弛缓
牛的前胃胃壁收缩无力,兴奋性减弱或缺乏。
原因及症状:长期大量饲喂粗硬难消化的饲料;过食浓厚、劣质、发霉变质糟渣饲料; 运动不足,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继发于瘤胃积食、臌气、创伤性网胃炎、生产瘫痪等。初期:食欲减退、胃蠕弱或丧失,反刍次数减少后期停止,间歇性胀肚。后期排出黑便、干块,外有粘液、恶臭、有时干稀交替发生,呈现酸中毒症状。久病不愈者多数转为肠炎、排棕色稀便。
治疗:为排出前胃内容物保用缓泻止酵剂,如硫酸钠、酒精、鱼石脂或豆油1000毫升。为加强前胃蠕动可投吐酒石酸锑钾和番木别丁,同时配合瘤胃按摩和牵引运动。当呈现酸中毒症状时可用葡萄糠盐水、碳酸氢钠、安那加静注。
三、瘤胃臌气(俗称胀肚)
主要是牛采食大量的易发酵饲料导致大量气体产生,嗳气受阻,引起瘤胃急剧过度膨胀。
原因及症状:原发性的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如:早春第一次放牧或舍饲大量青嫩多汁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或食入腐败变质饲料。断发于食道阻塞,瓣胃弛缓和阻塞、真胃溃疡和扭转、创伤性网胃炎等。一般起病急,腹围迅速增大、左侧肷窝最明显,叩诊呈鼓音,听诊瘤胃初期蠕动增强,以后转弱,甚至消失。
三、瘤胃臌气(俗称胀肚)
治疗:以排出瘤胃积气和止酵为主,并结合输液等全身疗法。病轻时可将牛牵到前高后低的坡地上,高抬牛头以手牵舌诱发嗳气和用拳按摩瘤胃相配合。病重时可施瘤胃穿刺放气,放气开始要慢慢进行,防止脑贫血的发生,术前可注射强心药。放气后0.5小时可口服止酵药物。 如:鱼石脂、酒精、蓖麻油、茴香油、可用浓盐水、静注安那加,兴奋胃肠机能。
四、瘤胃积食
瘤胃内过度充满饲料,超过正常容积,胃壁扩张,神经麻痹,瘤胃运动机能消失,不能运转所致。
原因及症状:采食过量粗饲料,饲料突变适口性好、偷食、过度饥饿后采食过多,采食过急所致。继发于前胃弛缓、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扭转等。初期食欲、反刍、嗳气减少或停止,精神沉闷,起卧不安,弓背踢腹等异常姿态。腹部膨大左肷充满,触诊瘤胃内容物坚硬,以手押之留有压痕。如无并发症体温不高,呼吸紧张而快,心跳加速,发生酸中毒时呈昏迷状态,视觉紊乱。
治疗:要绝食1~2天,但不限制饮水。待食欲、反刍出现后,逐渐少喂一些柔软的饲草。促进瘤胃蠕动,一方面牵引运动,另一方面要瘤胃按摩每日3~4次,每次0.5小时。配合药物疗法主要是下泻;其次是促进瘤胃运动。硫酸钠或硫酸镁制成8%~10%水溶液灌服,每次量500~800克或蓖麻油。针对瘤胃酸中毒用碳酸氢钠液静注。
五、创伤性网胃炎
随饲料采食吞入尖锐异物,如:铁丝头、铁钉(针)等,刺伤网胃引起网胃炎。
原因与症状:采食过急、咀嚼不充分,异物随饲料咽下,沉入网胃,使网胃壁受损。当牛妊娠后期分娩努责时,瘤胃膨胀,腹压增高等使异物刺伤、穿透网胃壁,经膈达心包引起心包炎。异物未刺伤胃壁前,临床上不呈现任何症状,刺伤办壁后突然出现病状,食欲、反刍次数减少,泌乳量骤然下降,瘤胃蠕动弱或消失。精神高度沉郁,病牛多站立不动,肘肌战栗,万不得已卧下时十分小心并呻吟与磨牙。触诊网胃部位有明显疼痛感,病牛躲闪。在斜坡上行走时上坡快而下坡则小心翼翼。当异物穿破网胃2~3天后,体温上升可达40℃,粪干,量少而黑,表面有粘液,有时发现潜血。呼吸短促,脉搏浅快,全身战栗,消瘦很快。
治疗:以预防为主,药物上没有有效治疗办法。可以在小牛生后6月龄时往胃里投放磁铁棒,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往外吸取异物。在“白色污染”严生的情况下,预防异物中应将塑料制品(如尼龙绳、薄膜、编织袋等) 列入。就目前看它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症状呈网胃堵塞。
六、瓣胃阻塞
由于前胃机能障碍,瓣胃收缩力减弱,内容物滞留,水分被吸收而干涸。多发于冬、春季节。原因与症状:采食了大量的坚硬含粗纤维多的、带泥沙不洁的糟、糠、经霜冻的冻饲料,饮水量又不足。继发于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真胃阻塞、扭转等病的过程中。初期与一般消化不良相似。病期1周后体温上升,饮、食、欲、反刍停止,鼻镜干燥无汗甚至龟裂、伴有呻吟。排粪减少呈顽固性便秘,排算盘珠或栗子样干便、附有粘液。
治疗:宜增加瓣胃蠕动,软化干硬内容物促使其排出。多用液体石蜡、蓖麻油以及浓盐水、葡萄糖液、安那加静注。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往瓣胃内注射硫酸镁液,液体石蜡、鱼石脂。
方法概述:进针部位取右侧7~9肋骨间肩端水平钱上,肋骨前缘部位。剪毛、消毒后用10~15厘米长针头与皮肤垂直刺入。针头进入瓣胃时有阻力、有坚硬感,针尾呈现圆圈运动或摆动现象。为准确起见,先注射一次蒸馏水,注射时阻力大,注后立即抽出针头,抽出液中如混有草屑,可证明针已刺入瓣胃,然后注药。
七、真胃变位
真胃位于右侧第8~11肋骨弓稍向上方,离开这个位置即为变位。大多数病例是它通过腹底部移入左侧腹下。
原因及症状:母牛妊娠期间由于膨大的子宫从腹底将瘤胃抬高并将真胃向前左方推移到瘤胃左侧下方,分娩后,重力突然解除,病胃下沉,而真胃不能立即恢复原位,导致该病发生,它与真胃弛缓有关。病牛食欲减少、消化紊乱、粪少呈糊状,显著的物征是酮尿,但血糖正常。右侧腰窝下陷,左侧腹第11肋弓下方膨大,后肢踏步、踢腹。直检可发现瘤胃背囊向正中移位,而右侧空而无压力。
治疗:本病应由兽医以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没有多大效力。
八、胃肠炎
分原发性胃肠炎与继发性胃肠炎。
原因与症状:原发性者是由饲料质量不好(腐败、发霉、变质、带泥沙与霜冻的块根)伤害胃肠粘厝所致。还有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变化突然、饥饱不均,饲喂次序打乱等,致使消化机能紊乱,消化液减少,胃肠内异常发酵。继发性者多见于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子宫炎、乳房炎等。
多为突发,剧烈而持续腹泻。食欲、反刍减弱、口渴增加,表现腹痛不安,皮温不正, 耳角根及四肢末稍变凉。病初体温增高,肠音旺盛、后期变弱、排便失禁时眼窝很快下陷,脱水,四肢无力,起立困难,呈酸中毒症状。
治疗:药物治疗首先埏虑用抗菌消炎药,(如果怀疑有传染性应予以隔离)。如氯霉素、 金霉素、黄连素、磺氨咪啶、人工盐。同时使用心脏保护药安那加或樟脑磺酸钠。机体脱水时补葡萄糖、盐水。必要时使用预防酸中毒药物。
九、心包炎 创伤性网胃炎的继发症。
异物经隔肌刺入心包所致。
原因与症状:初期基本与网胃炎相同,多由分娩后期及分娩努责促使异物向前刺入心包后发病。体温升高在39.5~41℃,肋肌战栗,肘部外展,心音浅快,一般在100~120次,高者达140次。心律不齐,杂音明显,尤以摩擦音易分辨。颈静脉很快怒张呈索状。由于病情发展,血液循环障碍,肉垂及颌下等部位出现水肿。听诊时感到心音遥运听到拍水音。
治疗:目前无甚好的疗法。唯一有效的是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清除饲料中异物,堵信可能的异物来源渠道。早期投入磁铁捧或定期吸取异物(但对非金属异物也是无效的)。
奶牛性别控制技术
一、对奶牛性别控制的解释
在奶牛养殖中,养殖户希望多产母牛犊,所以,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显得十分重要。性别控制是指母牛通过人为的干预而繁殖出人们所期望性别后代的一种繁殖新技术。奶牛XY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是指将牛的精液根据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精子的DNA含量不同而把两种类型的精子进行有效分离。
二、在生产实践中所采取的技术
友情链接: 通辽信息网农牧频道 中国畜牧信息网 中国畜牧兽医网 百度搜索
联系电话:0475-8422558
地址: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绕城线4公里路北(开发区赛马场斜对面) E-mail: tljxfyzdz@163.com
Copyright ? 2018-2020,www.yinghuacheshi.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通辽京缘种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蒙ICP备19001226号-1 蒙公网安备 15050202000351号